124章 风雨欲来(2 / 3)

宋士 浮沉的命运 69 字 2020-11-07

来一场场血战。到时真的怕是血流成河,尸积如山。

“江淮之地,如今以叛军刘豫最为势大,正好狠狠打击一下此贼的嚣张气焰,也让那些“汉奸”们都收敛收敛。”

历史上刘豫降金,鉴于形势需要,刘豫被金人立为“大齐”伪帝,现在历史改变,不知还会不会重蹈覆辙。

狗改不了吃屎,刘豫拥四路之地,十余万大军,金人要南下,封其为帝,以汉治汉,不可避免。

想到长江水道,洞庭湖水域,脑子里面不由自主地想起历史上的 那个人物,那场起义,王松的眉头轻轻一皱。

也不知道张过等人,现在到底是个什么情形。

“诸公,洞庭湖一带,可有异样?”

王松的一番话语,让黄纵不由得有些诧异。难道说王松真是未卜先知,知道有民变发生?

“相公,据江南来的客商说,江南大旱,洞庭湖的钟相和杨太等人,带领上万百姓,在洞庭湖揭竿而起,自立为王。杨幺部击退了官军的数次围剿,动静不少。”

王松轻轻点了点头,看起来,天灾人祸之下,历史上的钟相杨么起义,还是不可避免地发生了。

历史上的这场起义,持续了五六年之久,由岳飞等人剿灭。现如今,没有了岳飞,不知道这些人的结局如何。

“还是要密切派人查探,不可断了消息。”

王松叮嘱了一下,话题转到了大宋朝廷身上。

“听说赵构在扬州厉兵秣马,编练新军,不知是真是假。听说翟亮也在扬州,颇受重用,是也不是?”

翟家满门忠烈,对大宋朝廷忠心耿耿,翟亮又是年轻气盛,一直想光大门楣。大宋朝廷南迁,翟亮没有留在忠义军中,而是追随了大宋皇室南下。

“相公所言不错。”

对于王松直呼赵构之名,李若虚也是有些诧异。按理说,王松生性豁达,胸怀也甚是宽广,但他对康王赵构,以及御史中丞秦桧等人,好像愤恨甚深,也不知是何缘故。

“翟亮被朝廷任命为御营前军统制,专司编练新军。康王赵构驻守淮扬,江东安抚制置使兼知扬州吕颐浩大兴土木,修葺城墙,颇有些励精图治,卧薪尝胆的意思。”

扬州为淮南东路的首府,赵佶率大宋皇室衣冠南渡,淮南两路成为宋金交战的主战场之一。历史上,南宋大词人辛弃疾词中有“烽火扬州路”一句,也是表述江淮地区的战事频繁。

大运河穿过扬州而北,扬州完全掌控了运河之利。金人占了山东,势力已经到了淮河,若是要南下,扬州首当其冲。也不知道,朝廷编练的新军,能否挡住金人的铁骑。

王松看着远处,似有所思。

徐州处于南北交接的战略要地,再加上周围河流纵横,向东可以直接出海,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忠义军利国监冶铁之名,盛于天下,可和邯郸媲美,绝不能落入金人手中。

“我最担心的还是河东。”

王松皱眉道:“如今天气转凉,完颜宗瀚必会

率军下,太原府和陕西北路恐怕会首当其冲。”

金人兵强马壮,若是起倾国之兵,集中对付一路,忠义军也很难招架。

“相公,河中府控据关河,山川要会,秦晋争衡之地,自古天下有事,争雄于河山之会者,未有不以河东为噤喉者也。况且,解盐关系我军根本,河中不可不据也!”

黄纵思索了一下,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况且,解州产硝多多,我军火药制备,也是缺之不得。河中府驻扎大军,可以随汾河和黄河而上,伺机北上增援太原城,我军不可不重视。”

王松点了点头。果然都是历史上证明过自己的人精,一眼就看出了战局的关键。

黎城大营,根本没必要放上万人马。两河地广人稀,可以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