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章 苦涩(2 / 3)

宋士 浮沉的命运 67 字 2020-11-07

在外面历练了大半年,受益良多。以后做事,还要果断些,不要被别人左右。你知道爹地的意思吗?”

赵谌点了点头,朗声道:

“孩儿知道爹爹的意思。爹派孩儿去了河东,孩儿和张判官商量妥当,已经准备发兵增援王相公,谁知石岭三关失守。孩儿一直怀疑有人从中做梗,他们这么做,就是为了阻止孩儿发兵,前去增援王松。这些人都是朝廷的奸臣,都是他们害了王相公,也害了爹爹!”

赵桓心里一惊,果然是内有乾坤。

他思虑片刻,终于还是摇了摇头,黯然说道:“归根结底,都是爹识人不明,才有了后来之事。爹好后悔啊!”

赵谌却是摇了摇头,大声道:

“爹爹,这不是你的错,这是大宋祖制之弊。以文制武,士大夫一家独大,平时袖手谈心性,百无一用是书生。靠他们和番子打仗,不输才怪!”

赵桓先是一惊,随即轻轻点了点头。

看来儿子这半年多在军中历练,果然是收获良多。不过,大宋朝百年以来的弊端,又岂会那么容易解决!

“谌儿,那你说说,要让你治理大宋,你又该从那里入手?”

朱琏端了热茶出来,还有一碟糕点。

“爹爹,以孩儿之见,大体有两点。军政方面,提高将士待遇,主要是地位,在大宋境内提倡尚武精神。其二,抑制兼并,严惩贪污受贿,吏治清明,与此同时,给商贾和百业一个更宽松的环境。”

赵谌侃侃而谈,赵桓夫妻对看了一眼,都不由得大为惊诧。

更宽松的环境,那需要治安稳定,衙门官吏一心为民,更需要律法上的修正,来保障百姓的利益。

只是这样一来,不是得罪了千千万万的在职官员,尤其是那些士大夫,一旦把矛头指向了他们,岂不是有违了大宋祖制,谁还来为朝廷卖命?

“谌儿,你这都是从那里学来的?”

“儿臣关心时事,经常看报纸,以前是?警世钟?,如今是?中华日报?。儿童看了大有裨益,感觉收获良多。”

又是报纸,?警世钟?是华夷之辨,春秋大义,国家民族,?中华日报?则是论及民生,针砭时弊,剖析弊政,已成了年轻士子必读的经典。

只是这报纸如此的愤世嫉俗,直指时弊,对大宋皇朝来说,不知是福是祸?

“你是说,公主和驸马并未同房,公主一直都是独居了?”

睿思殿中,赵佶脸色铁青,盯着眼前的侍卫,眼里的寒色冰冷至极。

自从和议谈成以来,他一直都忙于东京城的诸班搬迁事宜,皇宫、两府、各部、司,所要搬迁的东西实在太多,即便调集了宫中的卫士前来帮忙,依然是忙得不可开交。

一国之搬迁,岂是简简单单,轻轻松松的事情。在这种焦头烂额的乱局面前,谁知却出了这样的事情。

黄秠出入青楼酒肆,放浪形骸,朝中早已传的是沸沸扬扬。皇室蒙羞,本来想教训一下女婿的官家赵佶,一番调查之下,却得到了如此震惊的一个发现。

女儿柔福公主赵多福,自成婚以来,一直都是一个人独居。

当初朝

堂之上,为了斩断赵多福和王松的瓜葛,打击王松一党,士大夫们费尽心机,终于怂恿赵桓把早已“超龄”的赵多福,嫁了出去。

而这背后的推手,除了士大夫们,还有以赵佶为首,赵构、赵楷等人附为帮凶的皇室家族的背后推力。

愿望早已达成,但是带来的后果,却是成了皇室的丑闻,民间百姓茶余饭后的笑谈。百姓都说先有青楼天子,后有青楼驸马,长江后浪推前浪,大宋皇室果然是酒囊饭袋,藏污纳垢的圣地。

“这不知廉耻的浪荡子。我大宋皇室的脸面,可是被他丢光了!”

赵佶站起身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