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税收任务(2 / 3)

重返1982 青普山河 3204 字 2022-01-09

子,只好让宋广田出面,看张本民能否支个招。

这个难题,让张本民也挠起了头。

屏坝乡的发展还没走上路子、踏对步子,经济实力说白了真的是不值一提。围着屏坝街转一圈放眼看看,几乎就找不到能称得上产业的,只有一个酒厂还能稍微提一提,不过这两年也在走下坡路,老厂长退了,改制也搞了个半拉子,形象地说就是半身不遂,哪里还能指望它红红火火地生产纳税?

还有一个地方很显眼,就是窑厂,高高烟囱隔着几里路都能看到。前些年,窑厂很兴旺,从大缸到小盆再到各种熟陶制品,多得很,门口等着拉货的车子有时都排队,但现在,那烟囱已经几年不冒烟了。

再看那些能创收的所谓的单位部门,有乡直属的房管所、农机站、水利站、计生站等,有县直属部门和乡双重管理的卫生院、土管所、林业站、兽医站等,还有系统条线垂直管理的税务所、邮政所、工商所等等,也全都没个带油水的,个个日子过得紧紧巴巴,能把自个顾得上就不错了。

现实就这样,底子太薄没办法,谁都改变不了现状。

怎么办?张本民也手足无措,唯一的办法就是指望各个村了。屏坝乡有近十个村子,可谁都知道各村的状况,祖辈面朝黄土背朝天,就拨弄那点庄稼,各家日子过得可以说已经兜底。

不过,再怎么说,村里的伸缩弹性比较大,就目前而言,乡里要是想完成县里的税收任务,还得靠那些个村子。

“把缺口部分,大体上平均分摊到咱乡的十一个村子头上。”张本民对宋广田道,“以前也分摊过,效果不好是吧?”

“是的,作用不大,主要是村里确实没钱。”宋广田道,“各村的书记也都说了,就是把人逼下了台,也没法完成任务。”

“唉,也不巧,今年国家刚规定了不准向农民搞乱摊派乱收费,否则稍微用点计策,也还是可以的。宋主任你也不是不知道,村里是真没钱么?”张本民叹笑道,“钱,是有的,只不过都用在了平常的吃喝上,还有就是个别干部搞贪污。”

“你有啥计策?”宋广田似乎看到了希望,“国家的规定先不管,特殊情况下谁还能顾得了那些?关键时刻,得搏一搏!”

“给村支书画个饼,许诺他们如果能顺利完成乡里下达的任务,第二年就增加他们的收入。另外,在合理范围内可以发挥自己的长处,借助村里的平台搞创收。当然,创收时不能搞垄断,而是要发挥带头示范作用,给大家伙指明方向,最后实现共同致富。”

“好像以前也这么说过,效果并不大。”

“那是因为乡里没有真正地执行到底,毕竟之前县里也没有像今年这样强硬吧?要是真的瞪起眼,效果应该有的。有个情况你也知道,就是村里只要有了新书记,当个两年左右,家里的房子肯定要翻修或新建,说明啥?说明村里还是有钱的,只要想办法,就能抠出来!”

“也就是说,要使劲挤,一直挤到各村的支书们冒出清屎?”

“放心吧,那些个村支书们都厉害着呢,哪能拉清屎?尽管使劲挤!”张本民道,“还有,再放话说,乡里要查村里的账本,一旦发现问题,就会一查到底,该抓的抓、该判的判,绝不姑息。”

“行,全方位施压!”宋广田一点头。

“施压,其实也是个好事儿。”张本民笑了笑,“从另外一个角度看,那也是促进他们成长的手段,马无鞭不跑嘛,不给点颜色、加点压力,又咋能激发他们的潜力?”

“恁么讲的话也对,那俺赶紧回去跟吕乡长和方书记说一下。”

“哦,你还得讲清楚,这种做法只能是偶尔应个急,不能一有事就搞威逼利诱。问题的根本,还是在引导各村、各厂企发展呐。”

“就咱乡这条件,要啥啥没有,可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