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三章 :各安天命(2 / 4)

血蓑衣 七尺书生 5343 字 2022-01-24

会没有我们一家的容身之所?”潘文苦笑着摇了摇头,叹息道,“柳门主一番好意,潘某心领了。但我们潘家历经此番磨难,最终死的死、逃的逃,如今只剩下我们四个相依为命,实在不想再与江湖中人有任何牵连。我们……是真的怕了……”

闻言,柳寻衣不禁发出一声叹息,感慨道:“一入江湖内,便是薄命人。你们一家好不容易有机会远离江湖,的确应该走的越远越好。”

“而且我们前去洛阳,河西秦氏一定会不依不饶,说不定还会以此为借口,诬陷我们和贤王府一起私吞‘玄水下卷’。”潘文满眼无奈,模样甚是凄楚。转而他话锋一转,又道:“爹生前一直教诲我们,生是大宋之人,死是大宋之鬼。他老人家在世时,常说老马恋栈,落叶归根,期盼着有朝一日颍川能重回大宋的怀抱。只可惜,爹的心愿至死都未能达成。因此……我们一家商议过后,决定迁往临安,另起家业。”

“临安?”柳寻衣稍稍一愣,随之点头笑道,“也好,临安是大宋国都,富庶繁华,百业兴盛。如今的天下,已没有比临安更安稳的地方了。”

“这样也能和妹妹、妹夫离的近些。”大夫人叹息道,“虽说少林之后,他们和爹闹的不欢而散,但一家人毕竟是一家人,终归血浓于水。更何况,如今爹已经走了,我们又岂能真和妹妹一家老死不相往来……”

言至于此,几人眼中皆闪过一丝落寞之色。

潘初八英明一世,若他泉下有知,今日的潘家,竟沦落到家破人亡,背井离乡的悲惨地步,不知他又会作何感想?

一片沉默中,潘文悄然转身,痴痴地凝望着夜幕下朦胧昏暗的颍川城,语重心长地喃喃自语道:“我生于斯,长于斯,在颍川生活了大半辈子,如今将要离去,心中真是百般滋味……”话音未落,他已情不自禁地落下两行热泪。

三言两语之间,蕴含着无比的苦涩与悲恸。

首丘之思,望云之情,又岂是旁人能够领悟?

遥想昔日,潘家在颍川历经无数辉煌,这里曾有他们的欢声笑语,也弥留着他们的辛酸血泪。颍川城、淮水畔,承载了潘家几十年的风风雨雨,起起伏伏。

华夏儿女,大多安土重迁,若非万不得已,又有谁愿背井离乡?

恋恋不舍,依依惜别,潘家人无不翘首而盼,眼泛泪花。

不知过了多久,潘雨音缓步来到柳寻衣面前,泪眼朦胧,梨花带雨,几次欲言又止,终究化作无声哽咽。

她曾与柳寻衣在颍川城中“拜堂成亲”,虽是做戏,但毕竟是“夫妻一场”,今日惜别,此生此世不知还能否再见,故而心中难免有些伤怀。

小女儿心思,本就多愁善感,又岂是柳寻衣一个大男人能懂的?

“柳大哥,谢谢你……”潘雨音“含情脉脉”地望着柳寻衣,内心百感交集,声音细若蚊丝,神色也甚是复杂。

“潘姑娘,不必言谢。”柳寻衣诚恳地笑道,“潘家日后不必再担惊受怕,你也不必整日以泪洗面,我真的很替你们高兴。”

“柳大哥,其实我……”

“姑娘,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洵溱似乎一眼看穿了潘雨音的心事,突然插话道,“江湖中人,一生都将在颠沛流离和刀光剑影下生活,刀口舔血,说不定哪天……就会暴尸荒野,死于非命。因此,你离这种人要尽量远些,以免枉受牵连,徒增血泪。看姑娘知书达理,贤良温顺,日后必能寻得一位如意郎君,与你佳偶天合,比翼双飞,安稳幸福地度此一生。而那……才是你应该过的日子。”

说罢,洵溱轻瞥一眼神色尴尬的柳寻衣,朝他露出一个“不必谢”的古怪表情。

闻听此言,潘雨音的脸颊顿时飞起一片红晕,心中小鹿乱撞,紧张不堪。她忙不迭地朝洵溱微微欠身,随后又深深地看了一眼茫然无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