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九十八章天水赵氏的家风(1 / 2)

宋缔 我欲乘风归 2851 字 2020-04-02

首发:~赵祯做过这样的假设,眼下大宋流传下来的官制极大的保障了老赵家的皇权,虽然也极大的降低了办事效率,增加了朝廷的用度,但也是立国之初最好的选择。

以赵家这般通过兵变得国无论怎么掩饰都名不正言不顺,黄袍加身不过是美化而已终究是改变不了兵变的事实,天下人都觉得赵家做不得天下,可偏偏给赵家挺了过来。

靠的是什么?

还不就是制度上的制衡,大宋的这种武将没兵权,文官遭架空对朝臣的权利进行了最大程度的分散,保障了大宋王朝在建立之初的稳定,也让所有觊觎皇位的人无法下手。

这个看似怯懦保守的制度却是大宋的基石所在,为何太宗如此推崇这一制度?

随着赵祯亲政的时间越来越长,他便愈发的明白其中的道理。

还是那句老话:“非不愿尔,实无奈也!”

没有人比一国之君更清楚眼下大宋的官制带来的危害,太祖太宗也是皇帝,能作为开国之君有哪一个是懦弱无能之辈?

答案是没有,太祖太宗知道弊病,但却是故意留下的。

对于那个时代的大宋来说,需要的就是稳定,需要的就是没有内部威胁出现。

以充足的时间和国内环境助力大宋北伐,当时大宋的矛盾又在哪里?

赵祯看来,不在国朝之内,而是在北方,在契丹人的身上,在失去的燕云十六州,当时的东京城无险可守啊!

北方是一大片平原之地,真宗时遇到契丹人南下,只能决堤放水,淹没农田为沼泽抵御,这对汉家王朝来说有多惨?!

简直就是割肉喂鹰一般,可大宋又不是佛陀!

所以太祖太宗两代帝王心中的执念便是燕云十六州,太祖开了封庄库,而太宗倾尽国力北伐,只可惜最终便功亏一篑。

至于赵祯的老爹真宗皇帝,有能力,有机会,但唯独缺少魄力,缺少扼住命运喉咙的果断,于是澶渊之战再次功亏一篑。

可以说大宋开国之后的一手好牌被打的稀烂…………

于是那本应作为临时官制,保障朝局稳定的官制也就被理所当然的变成了祖宗之法,非等闲不能改变,且一直持续到了现在。

这一切都是赵祯的猜测,但他觉得恐怕距离事实已经非常接近了。

任何一个帝王都不能忍受一个冗长如同半废物般的朝廷,为了使国内的一切安定下来,不得不让它变成一个废物也就罢了,可绝不会永远让它成为一个废物。

为了维护大宋的权利永远集中在皇帝手中就要牺牲掉大宋王朝未来的发展?赵祯绝不会相信太组和太宗会如此愚蠢,归根结底的说,大宋如今的制度就是当初定下的临时制度。

太祖和太宗定然是准备好了随时抛弃他们的可能,只不过到了太宗后期以及真宗朝的时候,因为在军事上的逐步“衰退”而迫不得已的完善了。

赵祯认为在太宗当真的后期他已经不打算改变了,但却把机会留给了儿子,孙子以及后辈子孙,绝不会是文臣口中所谓的祖宗之法形成定例。

前世之君无法改变的东西,便留给后世君王去完成,这…………好像也是老赵家的家风!

迈步进入宝章殿的内间,从一大堆书卷之中抽出两卷,赵祯回到了前殿对赵旭道:“这便是朕今日留给你的课业,题目也很简单,只是静观,抄阅,大声朗读!”

赵旭有些惊讶,他没想到父皇今日的课业居然如此简单,毫不犹豫的便接过,但当他看到卷宗上的名字时,脸色变得震惊。

小心的指了指卷宗:“父皇,这要大声朗读?”

赵祯点了点头:“没错,大声朗读,并且要站在宣德门的御道内,乾宇殿之侧,不要觉得害臊,这是事实!”

赵旭的脸色颇为扭捏,最后只能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