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刘凤敏(1 / 2)

“小琴,小琴啊……”

下午的时候,郑雅琴正在院子里切萝卜准备晒萝卜干呢,忽然听到大门外有人叫她,听声音好像是扫盲班的女老师刘凤敏。

“哎,来了……”听到刘凤敏的声音,郑雅琴急忙撂下菜刀去开门。

门开后,梳着盖帽头,穿一身列宁装,还背着个大大的帆布挎包的刘凤敏出现在眼前。

“回来了凤敏,快进来……”

郑雅琴拉着刘凤敏的手进了院儿,对这个上辈子的恩人,郑雅琴是十分友好热情的。

刘凤敏是屯子里来的知青,今年才22岁,上辈子,郑雅琴被老贾家扫地出门,回娘家又被拒之门外后,就是刘凤敏的儿子吴迪可怜她,给她垫路费,带她去了省城打工,才让她免于困死农村的窘境。

这个恩情郑雅琴一直记着呢,所以这辈子她要好好报答人家,只是吴迪现在还没有出生呢,郑雅琴只好把这份恩情先报答在刘凤敏的身上,等吴迪出生了再报答他。

这一年来,郑雅琴总是主动跟刘凤敏说话,各种帮助她,一来二去的,俩人就成了无话不说的好朋友了。

进院后,刘凤敏把一本厚厚的新华字典递给了郑雅琴,告诉她,“字典我给你带回来了,还是新版的呢,你看看吧。”

这本新华字典当时还是郑雅琴当着扫盲班全体师生的面儿托刘凤敏帮她买的呢,当时郑雅琴是这么说的——

“刘老师,你回去的时候帮我买一本新华字典吧,我把小学一到五年级的课本都借到了,想没事的时候在家自学,但有的字不认识,学不了,要是有字典的话,遇到不认识的字我就可以查字典,这样我就可以自学了。”

当时班上的那些村民都听到郑雅琴的话了,听到她要花好几块钱买字典,还要自学小学的课程,都很不以为然,觉得她吃两天饱饭就不知咋得瑟好了。

还有人觉得她就是祸害老吴太太的钱,如今日子这么艰难,大伙都恨不得把一分钱掰成两半花,有那买字典的钱够买多少粮食的啊?字典又不当吃不当喝的,买来干啥?还不如留着那钱买粮食呢!

很快,郑雅琴花钱买字典的事儿就传遍了全村,她要自学小学课程的事儿也人尽皆知了。

所以,便是郑雅琴以后能无师自通的读完小学全部课程,也不会有人觉得奇怪了。

郑雅琴要的就是这个效果,至于别人咋想的,咋说她的,她一点都不在意。

接过那本字典,郑雅琴“喜爱”的摸索着字典的塑料皮,学着这个年代的人的语气,说,“太好了,以后学习时要是遇到拦路虎,就可以请字典老师来帮忙了……”

刘凤敏笑着说,“你真是个刻苦上进的学生,可惜生在了农村,你要是生在省城,有机会接受城里的教育的话,肯定能考上大学。”

郑雅琴自信的说,“就是没生在城里,我也一定能考上大学。”

看到好朋友这副自信满满的样子,刘凤敏不忍心打击她,当然也没告诉她大学有多难考,只笑着点头,“能,一定能,有志者事竟成嘛!”

刘凤敏看见院子里晾在大笸箩和大片筐里的萝卜片儿,笑问,“你晒干菜呢啊?”

郑雅琴说,“是啊,我今年种了不少萝卜,我跟奶奶俩也吃不完这么多,就晒了点萝卜干,等会给你也拿点吧。”

刘凤敏说,“这怎么好意思呢?你总给我这给我那的,我都不好意思了。”

从打郑雅琴上了扫盲班,跟刘凤敏接上头,就三天两头的给刘凤敏东西,当然也不是太贵重的啥,无非就几个个甜瓜,几个馒头,或者一篮子青菜几穗玉米啥的,虽不贵重但都是好东西。

郑雅琴对外就说是刘凤敏帮她学习,她感激她才给她的,以免别人说这说那。

这会又要给刘凤敏萝卜干,刘凤敏推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