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1 / 2)

田子津平日里总有些吊儿郎当似的随意,可以,一旦认真起来,态度又是极其细致严谨的,他人又极其聪明,木工上的东西,很多是只看看便能够仿制,甚致还能改良一番。田子津虽未曾实际参与大战船的制造,可看图,从心中再计较一番,这楼船与现下船的构造不同,心里便有了个大概。

他发现这个楼船的风帆,比之前造的小船的风帆,不但数量上多,似乎构造也复杂许多,风帆其中六分之一的帆幕位于桅杆之前,将竹条平衡横向安置在帆幕上,竹制横条的两端固定在横析向下悬吊的帆幕缘索上,构成一个升降自如的帆架结构。帆幕织物用绳编结在帆架的周边和每根竹条上,使帆幕极为平整,是个横架结构。

田子津看得认真,想得仔细,韩谨西只粗略看了看分解图,便好整以暇的端坐一旁,居然还颇有闲情的拿了本孟无忧随意摆在书案上的农经看了起来。

孟无忧也悠悠然的踱至角落的香几上,往香炉里添了些香,不一会,原本清清冷冷的檀香味中,便多了些似是玉兰花的甜味。

待田子津抬起头时,看到的便是韩谨西捧着本书看得专注,孟无忧用红泥小火炉醒着茶,神情同样专注。

田子津静静的看着两人,没有哼声。最终还是孟无忧先发现田子津己看完了,笑道:

“刚刚看你想得入神,和你说了几回话你也听不答。”

田子津面带怀疑的晲了孟无忧一眼。

孟无忧当看不懂,问:

“可看出什么问题?”

田子津白了孟无忧一眼:

“看不出。”

孟无忧笑得一脸无辜:

“看不出问题就对了,那这船,可能制成实用?”

韩谨西在孟无忧开始说话时,也已经放下了手中的书,也是看着田子津。

田子津一改平时的随意,脸上的表情甚为认真:

“这船,若按这上边的丈寸,便是我们庆国乞今为止,规模最大的船,里边很多修船的技艺与船体的构造,我更是闻所未闻,特别里边的隔仓,还有底部……”

田子津虽未曾直言,可言下之意再明显不过了——“此事有风险”。

但孟无忧知道,这船若按图造成,是绝对的能在海上雄霸一方,因为,这船图,就是根据郑和下西洋所乘坐的“宝船”所制,郑和“宝船”,在风帆船制造技艺己颇为成熟的时期,尚能雄霸天下,如今这船,只是按比例缩小了一些,在这个造船业还相对落后的时代,肯定能成为庆朝海军的超级武器。

可这话,孟无忧没法说出来,也不敢说,孟无忧被这无从说起憋得胸口郁闷。

韩谨西看了看田子津,温言问道:

“依你看,若我们决定打造这艘船,耗时耗力约为几何?”

田子津略想了想,便道:

“若要船牢固,非用己干的木材不可,这样大的船,船板木料至少都是放置一年半以上的杉木,龙骨最好需得伐下两年以上超三十年树龄的铁木,不然恐难以支撑船身,即便是有现成的木料,上百熟工,少则要两至三年。”

韩谨西微垂着眼帘,修长的手指轻轻叩着书案,发出清脆规律的声音。

孟无忧静静的听着,想起曾经看过的一本心理书上提到,一个人在思考时,会用手指规律叩桌面的,多数是个心思缜密且一言九鼎的人。孟无忧不由得又认真的多看了韩谨西两眼。

韩谨西似有所觉,抬头看向孟无忧,孟无忧偷窥被抓个现成,却半点不觉尴尬,轻挑了挑眉,还抿嘴一笑。

韩谨西不知为何,心里呯呯乱跳了两下,感觉耳尖有些发热。韩谨西低头,端起孟无忧刚刚添过的茶看了一眼,茶汤色泽明亮通透,茶香扑面而来,入口不苦不涩,醇厚中带点回甘,韩谨西不由自主在心中赞一句:“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