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传国玉玺(1 / 4)

此时的洛阳早已变得残破不堪,周围二百里内尽成瓦砾。董卓临走的时候,叫诸门放火,焚烧居民房屋,并烧掉了宗庙官府。南北两宫,火焰相接;长乐宫廷,尽为焦土。这还不够,董卓又派吕布去挖掘先皇及后妃的陵寝,取其金宝。军士乘机把官民坟家都挖尽了。

在熄灭洛阳城内大火之时,孙坚手下军士在建章殿前一口井中打捞上来一具女尸,因为井底阴暗,女尸并未腐朽,军士在女尸怀中的锦囊发现了传国玉玺。

“主公,这可是传国玉玺啊!”程普激动道。

“传国玉玺?”孙坚有些不敢置信仔细地看了看。

“主公,昔日卞和于荆山之下,见凤凰栖于石上,便以此石进献于楚文王,楚文王命人结之,果然得玉,世称和氏之璧。其后,秦始皇令良工琢成玉玺,李斯又篆此八字于其上,秦始皇巡狩至洞庭湖,风浪大作,舟船颠簸,急投玺于湖中,风浪乃止,到了八年后,始皇巡狩于华阴,有人于路旁献上此玺,于是此玉玺又复归于秦,第二年,秦始皇驾崩,其孙子婴后来将玉玺献与高祖,遂成为传国玉玺。”

孙坚听完双手一直死死的握着手中的传国玉玺,脸上露出了激动的表情。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的含义是:既然我顺受天命,当了皇帝;就应该使黎民长寿、国运永久昌盛。

西汉末年,外戚王莽篡权,时孺子刘婴年幼,玺藏于长乐宫太后处。王莽遣其堂弟王舜来索,太后怒而詈之,并掷玺于地,破其一角。王莽令工匠以黄金补之。

及莽兵败被杀,禁卫军校尉公宾得传国玺,趋至宛,献于更始帝刘玄。

秦之后,历代帝王皆以得此玺为符应,奉若奇珍,国之重器也。得之则象征其“受命于天”,失之则表现其“气数已尽”。凡登大位而无此玺者,则被讥为“白版皇帝”,显得底气不足而为世人所轻蔑。

历代欲谋帝王之位者你争我夺,致使该传国玺屡易其主,辗转于神州赤县凡两千余年,忽隐忽现,终于销声匿迹,至今杳无踪影,令人叹息。

“主公,此地不可就留啊,应速回江东,别图大事。”黄盖上前言道

“你言正和我意,明日便告病辞归。”

第二日,盟军大帐

“曹孟德,兵败荥阳,我等如何进兵才好?”主位上的袁绍发问道。

“胜败乃兵家常事,孟德奋不顾身,以小击众,其豪气可嘉啊。”陶谦赞道

“孟德以弱胜强,仍能全身而退,虽败犹荣啊。”马腾开口道。

“此一役,孟德杀了荥阳太守徐荣,大涨了我军士气,当为孟德庆功。”公孙瓒言道

“孟德忠义有嘉,是该庆功!”

“是啊……”

“哼!现在您等一片称颂,孟德发兵之时,为何无人相助?”说话的是济北相鲍信,鲍信的一句话也直接让在场的众诸侯无言以对。

这时袁绍为了缓解尴尬开口道:“孟德虽败犹荣,回师之日,我等为他庆功!”

………………

“诸位将军,伐董一役,到此,董卓已经被我等打的仓惶西逃,如同丧家之犬,此役,到此可以说是功成大半了,为大汉的中兴,为列为将军,贺!”

这时的诸侯们都是欢声笑语,只有孙坚和曹操面无表情。

“孟德不必烦躁,胜败乃兵家常事啊。”袁绍走向曹操的面前,亲自为他倒了一尊酒。

曹操并没有看袁绍一眼,一口饮进后迷迷糊糊的开口道:“我始兴大义……为国除贼……十八路兵马仗义而来……操内心是感激之至!我内心之初……是想烦本初引河内之众,临孟津,酸枣,诸将固守成皋……制其险要!公路你率南阳之军驻守丹析,入武关,以震三辅!众皆深沟高垒!勿与战,益为疑兵!示天下形势,以顺诛逆!可立定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