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大唐科技树(1 / 3)

“国师就是国师,厉害!”长孙无忌在醉仙楼的一间厢房内,由衷地称赞道。

最开始,他对于国师在各地建造大学的想法,对于军队的管理,以及建造军事学院的想法,惊觉天人。

也觉得这样的事情,是不是可能被实施,被那些个大臣所同意的。

没有想到。

国师竟然让他配合着演了一场戏。

如此一来,这个谋划,也就成了。

那些各大臣,到现在还以为,他长孙无忌也是迫不得已,也是做出了巨大的让步。

却没有想到。

其实最开始,他们就已经私下商量好了,配合李二陛下和国师,演了一场这样的据理力争的戏。

此时的长安城中,关于在大唐十八州建立国学院、军事学院的消息传扬开了。

以后,不仅仅有文官考试,还有武举考试,也就是说,大唐会有两种科举考试。

第一个就是文官的考试,也就是文考,第二个就是武举考试,也就是武考。

这样的改变,对于现在的大唐来说,绝对是空前绝后的,以至于那些大儒,都没有反应过来。

一旦有了这些文科考试和武科考试,那些寒门弟子,还有那些不会读书,但是会打架的人,也能进入军营成为一个武将。

同时,武将也有着晋升的渠道和制度。

李二陛下正给几个人看一张纸,纸张的材料非常好,摸起来也比较光滑亮泽,还带着油墨味,刚印出来的。

有三个宰相,还有左右仆射房玄龄和杜如晦、司空长孙无忌。

他们每一个人手中,都有着一份大唐时代周刊,上面写的便是关于这一次大唐将会制定第二次的五年计划的说明。

除此之外,还有开启文科考试和武科考试的说明,以及各州发生的一些事情。

比如,青州一位明府,做了多少好事儿,让此地的百姓过上了什么样的生活。

这些都是弘文馆的读书人,从各地收集到的奇闻奇事,以及他们看到的事物。

还有一些,则是弘文馆专门的读书人,走访各地做出来的调查。

也就是说,在江枫的建议之下。

弘文馆,已经出现了和记着差不多的职位,只不过,如今这个特殊的职位,还在雏形之中。

但是差不多已经有了一个意识,他们这些人,将会是大唐时代周刊的撰稿人。

有时候,这些人得到的消息,比李二陛下的暗卫还要广,还要先一步。

毕竟大唐时代周刊的特性,就是需要时事新闻,也就是最新最快的第一手消息。

“臣以为,这一片反应国学的文赋,写的不错。”房玄龄看着上面一篇文赋说道。

杜如晦捋了捋胡子,点点头,开始念着文赋的内容,然后分析道:“说的不错,如今的大唐日益强大,各行各业都出现了不少人才。

如果能够得以这些人才而用之,对于大唐来说,也算是一件好事。

科举的考试,还是有一个门槛,对于有一些有才能的人来说,还是有着一些难度。”

杜如晦可是知道大唐后来会因为大臣们的文弱,让一个女子得了皇位。

这在现在看来,完全就是惊天动地,足以让很多官员羞愤的事情。

长孙无忌跟着说:“但做一观,才学匪浅。”

“国学非儒学,儒学却是国学,人智学,以用之,不用,则学之费时费力,国学之道,在于国、在于政、在于民、在于君、在于朝、在于野。”

李二陛下想到的却是当初江枫说的人人皆是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