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科技园计划(2 / 3)

问过柳传志这样一个问题:“未来联想是想做大,还是想做强?”柳传志犹豫了一会,回答道:“那还是做大吧。”

在柳传志和杨元庆的掌舵下,联想的确越做越大。这种“做大”为联想和柳传志本人赢来了无数赞誉,直到2018年的贸易战中,人们才骤然发现:“做大”关键时刻根本不顶用,“做强”才能掌握产业命脉和国家根本。

联想为何没能做强,其根本在于踏空了中国的工程师红利。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企业,大致上可以踏上三类红利:国内市场需求红利,中低端劳动力红利,工程师和人才红利。

联想和以及华为公司作为高附加值的科技企业,跟中低端劳动力红利没有太大关系,但它们的崛起都受益于国内市场需求红利。

在完成了原始积累之后,华为凭借对研发的疯狂投入,将工程师和人才红利充分利用,而联想却因为坚持“贸工技”的道路,没能利用中国的廉价工程师资源,为自己建立起技术的护城河。其实“贸工技”也没错,但错就错在“贸工技”路线走到一半就不走了,你怎么能这样呢,发展起来后就把技术给丢掉了。

而我要做的就是以后牢牢抓住中国的工程师和人才红利,40年如一日,韬光养晦,艰苦奋斗,积累出让世界为之震惊的科技霸权。

在房价飞涨的2018年,为了能够继续享受到人才红利,华为从2008年开始就将研发中心从一线城市疏散到二线城市,将深圳总部的员工大量迁移到毗邻的东莞松山湖,后者房价只有深圳的五分之一。这样才能让员工摆脱房价的重压和焦虑,安心地为华为奉献青春。

石莫建50公顷的职工生活小区,就是为了应对以后香江日益高涨的房价,以保障底层研发人员的住房问题。

联想这么多年,仅有2的研发投入(华为长期在10~15左右),仅能维持传统pc业务的升级换代,在芯片、硬盘、面板等相关领域均是一片空白。从1994年开始,联想背靠的中科院、毗邻的清华北大、附近的北邮北航北理工等高校的青年俊才如过江之鲫,但联想却从未像华为那样充分利用,到2019年联想更是在5g标准投票大会中把关键性一票投给高通,导致华为以一票之差惜败,后来更有联想高层直言联想不是中国公司,另一个联想高管说为了应对贸易战导致的关税提高,我们可以搬出中国到美国去,简直就是中国公司的耻辱。

就连人们日报都写道:与其坐而“联想”,不如奋起“华为”。

想在石莫前世小时候,联想是响当当的“民族品牌”;而到后来,联想是路人皆知的”美帝良心,一个企业的“人设”,竟然可以崩坏到这种程度。联想称第一,百度都只敢称第二。

以前大洋彼岸的美国上映了一部电影,the shashank&nn,中文名字叫做《肖申克的救赎》。

在电影中,主人公安迪身陷监狱,他用一把小小的鹤嘴锄,花了20年时间,在监狱的厚墙上凿开了一条隧道。在一个电闪雷鸣的雨夜,安迪钻过这条隧道,用石块砸开下水管道,匍匐爬过了恶臭和令人作呕的地方,奔向了自由。

在滂沱的大雨中,他张开双臂,迎接着毅力和耐心给他的奖赏,这一幕令无数人动容。

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像安迪,能够有耐心花20年的时间来做一件事情;事实上,绝大多数人都不会像安迪那样,就像绝大多数企业都不会像华为那样,不投机,不急躁,不冒进,不懈怠,耐心地用几十年的持续投入,换来了后世纵横全球的科技帝国。

从这个角度上来看,华为的出现是民族之幸,它让人们在回答“中国人到底行不行”这个问题时,有了更多的底气和信心,这就是民族的脊梁。

希望在未来石莫也有资格参与到时代的浪潮中,为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