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0章袖手旁观还是干涉(1 / 4)

大魏霸主 tx程志 4959 字 2020-07-14

? 第950章袖手旁观还是干涉

对于退役的府兵,所有的军功得已保留,虽然退居二线,他们府兵也是兵,关键的时候,他们也需要上战场。事实上根本不用下令,这批安北军退役下来的将士,是作为二线军队,必要的时候,他们也要参战的。当然如果轮到他们参战,说明魏国的局势已经非常危险了。

刘涉作为立过七级战功的别部行马,退役后分到了八倾地(非现在的公倾,而是每倾百亩),四头牛、三匹退役战马还有相应的种子、耕具和宅院。这样的家资就算在邺城,在整个魏国也算中上等人家了。

卸甲归田这词,从前从来不是针对普通士兵或中低军官说的,而是指手握重兵的大将。此时在魏国却可以做一视同仁。安北军几乎全部将士都对冉是感恩戴德的,去军队之中,挣扎生死,每日枯燥军律,还有生死危险说什么爱国情怀的确有,但绝对不是主要,参军入伍还不就是想着改变自身命运,在军队之中攀升上社会的高层么?

冉明眼下实打实的对付了军功爵的赏赐,又给了伤残军人,退伍军人良好的安置,别说先期仅裁军一万,即使是十万又是如何?打了一辈子仗,还不准人家卸甲归田了?

府兵制是中国历史上存在的一个兵制,从北周权臣宇文泰开始初创,唐太宗时期达到鼎盛,唐天宝年间废止,存在时间大约有二百年。从冉明这个后世之人站在历史巨人的肩膀上来看,曹魏时的屯田兵也好,府兵制也罢,以及明朝时期的卫所制,都有一定的局限性。

不过,虽然古代军制都有很大的局限性,也有很多缺点,但是不可否认,魏国的军制改革是走在了这个时代的前沿。魏国没有像历史形成任何一个时代的军制,如果就全国范围来看,魏国此时更像秦朝时期的全民皆兵军制,任何成年男子,无论任何籍贯,任何民级,任何地位,都要经过初级军事训练。在这个基础上,魏国军队是采取募集制,以兵役和志愿相结合的办法。无论是中央军还是边军,都有服役年限,一旦达到服役年限,既在在尊重本人意愿的情况下,进行退役安置。

事实上各种军制走向没落都是有一定发展规律的。曹操创屯田制,当时黄巾之乱,天下百姓朝不保夕,能活下去自然感激曹操的恩德。可是他们一旦脱离了死亡威胁,就抑制屯田高达六七成的税收了。结果屯田制就消亡了。而府兵制盛行在唐太宗时代,那是因为隋末之乱,人口大量减少,府兵可以分到足够多的土地,要想改变命运,以战功升官发财,所以因而激励唐军征战四方,绝不止战。然而,随着人口的增加,以及士族门阀对土地的疯狂兼并,朝廷没有土地去分赏有功将士了,而且最可悲的是,在府兵出兵之后,这些士族门阀就在后方强取豪夺人家府兵的家产田地,这样以来,就没有人愿意为国家打仗了。所以府兵也因而失去人心,消失在历史长河。

当然,冉明不同,此时的魏国控制的远没有大唐更加广阔的土地,但是冉明发明了羽绒服,煤炭、火龙、火墙,这样汉人也可以在辽东塞北苦寒之地生存。仅东北三省境内,在后世就养活了一亿多人口,按照这个时代生产力低,土地利用率低,可是养活个千万人应该不成问题。更何况,此时魏国的东北可是占了大半个朝鲜半岛,即使三千万人口,也没有丝毫压力。除了东北之外,魏国也在北方没有一个强大的恶邻,整个蒙古高原,也可以安置上千万人。更别提占据了中南半岛大部,吕宋岛、苏门达腊、婆罗洲全境、瓜哇一部,马来半岛大部,这些地区安置上亿人口也是没有任何负担的,至少百年之内,冉明没有人口增加的压力。

最最重要的,其实还是冉明收商税,兴商业。而不是像唐朝一样仅以农税支撑国家财政开支。此时,魏国财政收入增加,冉明主要投入的有三大块,第一是基础建设,这占了整个国家财政收入的四成,其